TCP SYN_REVD, ESTABELISHED 状态对应的队列
tcp需要经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:
第一次:
客户端 - - > 服务器 此时服务器知道了客户端要建立连接了。
第二次:
客户端 < - - 服务器 此时客户端知道服务器收到连接请求了。
第三次:
客户端 - - > 服务器 此时服务器知道客户端收到了自己的回应。
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连接时,对于服务器而言,一个完整的连接建立过程,服务器会由LISTEN状态,经历 两种新状态:SYN_REVD, ESTABELISHED。
SYN_REVD(同步收到),发生在第二次握手。
ESTABLISHED(已建立连接),发生在第三次握手。
对应也会维护两个队列:
1、一个存放 SYN 的队列(半连接队列)
2、一个存放已经完成连接的队列(全连接队列)
当一个连接的状态是 SYN RECEIVED 时,它会被放在半连接队列中。
当它的状态变为 ESTABLISHED 时,它会被转移到全连接队列。
所以后端的应用程序只从已完成的连接的队列中获取请求。
如果一个服务器要处理大量网络连接,且并发性比较高,那么这两个队列长度就非常重要了。
因为,即使服务器的硬件配置非常高,服务器端程序性能很好,
但是这两个队列非常小,那么经常会出现客户端连接不上的现象,
因为这两个队列一旦满了后,很容易丢包,或者连接被复位。
所以,如果服务器并发访问量非常高,那么这两个队列的设置就非常重要了。
对于 Linux 而言,基本上任意语言实现的通信框架或服务器程序在构造 socket server 时,都提供了 backlog 这个参数,
因为在监听端口时,都会调用系统底层 API: int listen(int sockfd, int backlog);
#include <sys/types.h> /* See NOTES */ #include <sys/socket.h> int listen(int sockfd, int backlog); sockfd: socket文件描述符 backlog: 排队建立3次握手队列和刚刚建立3次握手队列的链接数和 查看系统默认backlog cat /proc/sys/net/ipv4/tcp_max_syn_backlog 典型的服务器程序可以同时服务于多个客户端,当有客户端发起连接时,服务器调用的accept()返回并接受这个连接,如果有大量的客户端发起连接而服务器来不及处理,尚未accept的客户端就处于连接等待状态,listen()声明sockfd处于监听状态,并且最多允许有backlog个客户端处于连接待状态,如果接收到更多的连接请求就忽略。listen()成功返回0,失败返回-1。
backlog 参数描述的是服务器端 TCP ESTABELISHED 状态对应的全连接队列长度。
全连接队列长度如何计算?
如果 backlog 大于内核参数 net.core.somaxconn,则以 net.core.somaxconn 为准,
即全连接队列长度 = min( backlog , net.core.somaxconn ),net.core.somaxconn 默认为 128。
listen方法指定的backlog是在用户态指定的,内核态的参数优先级高于用户态的参数,所以即使在listen方法里面指定backlog是一个大于somaxconn的值,socket在内核态运行时还会检查一次somaxconn。
backlog 指定值只有小于等于 net.core.somaxconn时才有效。
半连接队列长度如何计算?
半连接队列长度由内核参数 tcp_max_syn_backlog 决定,
当使用 SYN Cookie 时(就是内核参数 net.ipv4.tcp_syncookies = 1),这个参数无效,
半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为 backlog、内核参数 net.core.somaxconn、内核参数 tcp_max_syn_backlog 的最小值。
即半连接队列长度 = min(backlog, net.core.somaxconn,tcp_max_syn_backlog)。
这个公式实际上规定半连接队列长度不能超过全连接队列长度。
其实,对于 Nginx/Tomcat 等这种 Web 服务器,都提供了 backlog 参数设置入口,
当然它们都会有默认值,通常这个默认值都不会太大(包括内核默认的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长度)。
可通过 ss -lt 命令查看应用的backlog参数值。
如果应用并发访问非常高,只增大应用层 backlog 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可能内核参数关于连接队列设置的都很小,
一定要综合应用层 backlog 和内核参数一起看,通过公式很容易调整出正确的设置。
修改somaxconn:该内核参数默认值一般是128,对于负载很大的服务程序来说大大的不够。一般会将它修改为2048或者更大。
echo 2048 > /proc/sys/net/core/somaxconn
修改tcp_max_syn_backlog
echo 1024 > /proc/sys/net/ipv4/tcp_max_syn_backlog
但是这样系统重启后保存不了
在/etc/sysctl.conf中添加如下
net.core.somaxconn = 2048
net.ipv4.tcp_max_syn_backlog = 1024
然后在终端中执行
sysctl -p
看其解析:
对于一个TCP连接,Server与Client需要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网络连接.当三次握手成功后,
我们可以看到端口的状态由LISTEN转变为ESTABLISHED,接着这条链路上就可以开始传送数据了.
每一个处于监听(Listen)状态的端口,都有自己的监听队列.监听队列的长度,与如下两方面有关:
- somaxconn参数.
- 使用该端口的程序中listen()函数.
关于somaxconn参数:
定义了系统中每一个端口最大的监听队列的长度,这是个全局的参数,默认值为128.限制了每个端口接收新tcp连接侦听队列的大小。
对于一个经常处理新连接的高负载 web服务环境来说,默认的 128 太小了。大多数环境这个值建议增加到 1024 或者更多。
服务进程会自己限制侦听队列的大小(例如 sendmail(8) 或者 Apache),常常在它们的配置文件中有设置队列大小的选项。大的侦听队列对防止拒绝服务 DoS 攻击也会有所帮助。
来源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shihuvini/p/96483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