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/etc/passwd文件是所有用户都可读的,如果用户的密码太简单或规律比较明显的话,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就能够很容易地将它破解,因此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Linux系统都把加密后的口令字分离出来,单独存放在一个文件中,这个文件是/etc/shadow文件(傻豆)。 有超级用户才拥有该文件读权限,这就保证了用户密码的安全性。
cat /etc/shadow
ubuntu账户没有读权限,这样再执行一次
sudo cat /etc/shadow
加上sudo后,可以读了。
sudo是linux系统管理指令,是允许系统管理员让普通用户执行一些或者全部的root命令的一个工具。
加上sudo后,ubuntu账户立马获取了root的权限,为什么会这样?后面还会做详细介绍。
/etc/shadow中的记录行与/etc/passwd中的一一对应,它由pwconv命令根据/etc/passwd中的数据自动产生,它的文件格式与/etc/passwd类似,由若干个字段组成,字段之间用":"隔开。这些字段是:
登录名:加密口令:最后一次修改时间:最小时间间隔:最大时间间隔:警告时间:不活动时间:失效时间:标志
1)"登录名"是与/etc/passwd文件中的登录名相一致的用户账号。
2)"口令"字段存放的是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,长度为13个字符。如果为空,则对应用户没有口令,登录时不需要口令;如果含有不属于集合 { ./0-9A-Za-z }中的字符,则对应的用户不能登录(*表示系统用户不能被登入;字符串为!,表示用户名被禁用)。
楠神的ubuntu目前只有root账户与ubuntu账户可以登录。
3)"最后一次修改时间"表示的是从某个时刻起,到用户最后一次修改口令时的天数。时间起点对不同的系统可能不一样。例如在SCO Linux 中,这个时间起点是1970年1月1日。
4)"最小时间间隔"指的是两次修改口令之间所需的最小天数。
5)"最大时间间隔"指的是口令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。
6)"警告时间"字段表示的是从系统开始警告用户到用户密码正式失效之间的天数。
7)"不活动时间"表示的是用户没有登录活动但账号仍能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。
8)"失效时间"字段给出的是一个绝对的天数,如果使用了这个字段,那么就给出相应账号的生存期。期满后,该账号就不再是一个合法的账号,也就不能再用来登录了。
再来看一个文件/etc/group:
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/etc/group文件中。
将用户分组是Linux 系统中对用户进行管理及控制访问权限的一种手段。
每个用户都属于某个用户组;一个组中可以有多个用户,一个用户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组。
当一个用户同时是多个组中的成员时,在/etc/passwd文件中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主组,也就是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,而其他组称为附加组。
用户要访问属于附加组的文件时,必须首先使用newgrp命令使自己成为所要访问的组中的成员。
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/etc/group文件中。此文件的格式也类似于/etc/passwd文件,由冒号(:)隔开若干个字段,这些字段有:
组名:口令:组标识号:组内用户列表
1)"组名"是用户组的名称,由字母或数字构成。与/etc/passwd中的登录名一样,组名不能重复。
2)"口令"字段存放的是用户组加密后的口令字。一般Linux 系统的用户组都没有口令,即这个字段一般为空,或者是x。
3)"组标识号"与用户标识号类似,也是一个整数,被系统内部用来标识组。
4)"组内用户列表"是属于这个组的所有用户的列表,不同用户之间用逗号(,)分隔。这个用户组可能是用户的主组,也可能是附加组。